1月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霁研究员受黄维院士邀请作客我校翱翔灵犀学术殿堂,为我校师生做题为《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的学术报告。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黄维院士与来自计算机学院、微电子学院和柔性电子研究院的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王学文副院长主持报告会。
在报告中,陈云霁研究员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深度学习处理器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方向,介绍了人工智能与处理器芯片的关系:一是开发深度学习处理器助力人工智能计算,二是用人工智能方法指导芯片的设计。同时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和科研历程,与在场师生分享了对学习、对科学的感悟,希望同学们求实创新、迎难而上,勇闯科研“无人区”。
在提问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积极发言,气氛热烈,就人工智能芯片这一前沿领域的进展和未来方向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最后黄维院士总结发言。他表示以“饥饿科技”(FAMISHED,即柔性电子 Flexible Electronics、人工智能 AI、材料科学 Materials Science、泛物联网 IoT、空间科学 Space Science、健康科学 Health Science、能源科学 Energy Science、数据科学 Data Science)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正在深刻影响我们的时代,是我国关键核心技术与战略性产业开道超车的重要机遇。希望通过柔性电子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速取得群体性技术突破,孕育前沿交叉颠覆性技术,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主讲人简介:
陈云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处理器芯片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主任。长期从事处理器芯片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研制了国际首款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寒武纪1号),被Science杂志刊文评价为深度学习处理器的“先驱”和“引领者”。曾是龙芯3号CPU的主架构师之一。
2019年开设的国内首门智能计算系统课程,已被国内百所高校采用,培养了学生1.8万人。2020年编写的《智能计算系统》教材已重印7次,曾列京东大学教材排行版第1名。
作为第一完成人,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我国处理器芯片领域历史上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被MIT技术评论评为全球35位杰出青年创新者。
(文字:张雅洁 审核:王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