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至14日,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携手西北工业大学在西安举办第二届Cell Press前沿科学论坛——新一代电子材料与技术,会议由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师生等200余名代表与会,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吕卫东,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吕建军,Cell Press Matter期刊主编Steven W. Cranford等领导及国际知名学者出席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黄维担任会议主席。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院长官操主持大会开幕式。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吕卫东在开幕式上代表西北工业大学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对西工大学术影响力的持续认可。他强调,西北工业大学作为国防军工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将持续锚定“天下工大、世界三航”的发展目标,深度融入国家科技战略布局,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聚焦领域前沿技术、拓宽专业视野探索学科建设的机会。西北工业大学愿与相关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携起手来,共同开展新一代电子材料与技术领域的研发与攻关,共同打造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新格局。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吕建军副主席向莅临现场的嘉宾学者致以诚挚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他表示,省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将充分发挥组织网络和人才智力优势,始终以服务科技工作者、繁荣学术交流、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己任,搭建更多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为陕西省柔性电子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他希望以此次论坛为起点,携手共进、开拓创新,推动柔性电子前沿科学进步,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电子材料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锻造核心竞争优势,开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的新格局。

黄维院士代表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向与会专家和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同时对Cell Press团队长期以来为推动全球科学交流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表示感谢。他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作为全球柔性电子革命浪潮中的战略科技力量,柔性电子研究院“致广大而尽精微”,始终锚定“从0到1”的原始创新使命,携手Cell Press等顶级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与国际合作。他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提供聚焦前沿技术、拓宽专业视野、探索学科发展的宝贵机会;以新质生产力为支点,铸就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

Cell Press Matter期刊主编Steven W. Cranford表示很高兴能够与西北工业大学继续深入在新一代电子材料与技术的研究与合作。他强调,当前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于应用器件、传感、机器人和新一代电子材料,尤其是柔性电子材料。由黄维院士领衔的柔性电子研究院汇聚了大批青年科研英才,在柔性电子学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科研成果。他期待本次论坛能成为跨学科交流的纽带,参会的60余位学者通过论坛中的深度交流,促进新一代电子材料与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创新解决方案。

随后,新加坡国立大学John Wang院士做题为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for Energy: Perfect MOFs, Defective-, Quasi-and Post-MOFs的大会报告。

来自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苏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湖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49位专家学者,聚焦新一代电子材料与技术前沿领域献上多场精彩纷呈的报告,展示柔性电子材料前沿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探讨未来在电子材料和技术上的发展趋势,促进解决材料技术产业化的新兴问题,推动柔性电子材料在相关领域的多元化发展,共同打造领先、创新和自主的学术平台。





同时,会议还设置了学生论坛,来自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和西湖大学的16位学生围绕新一代电子材料和技术的主题各抒己见, 彰显青春担当。在论坛的尾声,大会主席为本次论坛中作出精彩汇报的学生颁发了获奖证书。

此次论坛是由西北工业大学和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中国电子学会柔性电子技术分会,陕西省柔性电子学会,西北工业大学九三学社,西安市人才协会为指导单位。
本次盛会聚焦新一代电子材料与技术发展前沿,尤其关注柔性电子与先进材料领域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及产业应用新场景。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思想交锋与智慧碰撞,深入剖析该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前瞻研判未来发展方向,共同绘制科学技术演进的新蓝图。
(文字:赵珊珊 刘伟栋 摄影:郭友军 审核:官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