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航天学院与柔性电子研究院在友谊校区召开翱翔团队科研合作交流会。会议旨在推动跨学科深度科研对接,探索柔性电子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创新应用。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党委常委、副校长岳晓奎出席会议,两院相关院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柔性电子研究院院长官操主持。

航天学院部分骨干教师首先汇报了科研合作意向与技术需求。朱明珠、孙冲等老师聚焦航天领域关键技术挑战,分别从空间在轨操控、在轨服务等领域,提出了对柔性电子技术的潜在需求,希望通过跨学科合作解决现有技术难题。
随后,柔性电子研究院团队学术骨干重点汇报了特种柔性感知、特种柔性电子、柔性能源器件、可穿戴电子以及特种柔性材料、柔性显示与照明等方向的近期重要科研成果,并针对航天学院提出的具体应用场景,提出了在柔性传感器与健康监测、极端环境可靠电子、轻量化电子设备替代等方向的创新性合作构想和实现路径。
岳晓奎副校长对此次交流会的举办表示高度认可。他指出,柔性电子与航天技术的结合是学校推动学科交叉、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他鼓励两院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关键技术突破,同时注重成果转化,加速推动合作项目落地见效,为攻克航天领域“卡脖子”难题贡献西工大力量。
黄维院士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此次研讨会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里程碑事件。当前,正值“十四五”成果总结和“十五五”规划布局的关键节点,柔性电子翱翔战略团队应凝聚合力、主动作为,深度融入军工科研主战场,特别是要聚焦“三航”领域的重大需求,在柔性电子赋能航天科技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他强调,航天工程对器件的轻质化、高可靠性、智能化提出的极限要求,为柔性电子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提供了广阔舞台,双方要加快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坚持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为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航天强国战略实施注入强劲动能。
此次会议为两院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推动优势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双方将以此为契机,加速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共同谱写科技报国新篇章。
(文字:洪丹 图片:崔嘉琪 审核:官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