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役”时刻,“战友”情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科研教学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大批重量级的仪器设备陆续走进了柔性电子研究院(IFE)的实验室,逐渐成为了IFE师生们工作学习须臾不可离开的重要“伙伴”和并肩作战的“战友”。
平时,为了让这些“伙伴”、“战友”健康运转、有效工作,从而使实验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实验室的老师们除了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定、校准和核查外,还要做好他们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按时为他们补充“粮食”、添加“营养液”,一点都不敢马虎,不然,他们就可能“出毛病”,搞不好还可能会“撂挑子”。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IFE师生的有序生活,给实验室设备的维护保养增添了许多困难。在这些设备中,大家最惦记、最放心不下就是核磁共振波谱仪。大家不要小看了它,它可是我们IFE实验室里了不起的“大家伙”,而且特别精贵,甚至有点“娇气”。它是测定有机物、天然药物等物质基本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的重要分析仪器,广泛用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材料化学、药物化学等研究领域。它的核心部件是超导磁体,日常维护的首要任务是维持磁体的超导性。为了保持它的超导性,老师们需要定期给它内部加注液氮和液氦,给它持续提供低温环境,其中液氮加注的周期为10-15天,过期加注,后果十分严重。因此,正是因为它的特殊性,领导和老师们都十分重视它。在春节放假和寒假里,研究院对实验室设备维护和保养都做了精心安排,老师们还排了班轮流值班。
但随着全国疫情的不断加重和防控工作日益趋紧,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们返校的日期还遥不可望,另一方面,设备需要加注的时间却一天天逼近。在最需要人站出来的时候(1月下旬至3月下旬期间)刘飞鹏老师自愿去长安校区的实验室共四次,分别在1月31日、2月15日、3月2日、3月17日为核磁共振波谱仪加注液氮,并对设备进行检定维护。2月2日,白丹老师自愿进入长安校区实验室检查维护设备,对DNA合成仪等重点设备进行了逐个检查。在院校两级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两位老师分别办妥了审批手续,进入实验室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转。

在这场全民参加的战“役”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战士,有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在前线、有的人在幕后。虽然,设备维护工作远没有在抗疫一线治病救人那么急迫、艰苦、危险,但在特殊时期,以刘飞鹏、白丹老师为代表师生们敢于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不忘“伙伴”和“战友”表现,充分体现了IFE老师们恪尽职守、舍身向前的大无畏精神,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为学校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工作提供着有力支撑,随时为新学期复工复学做好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