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5月15日电(王凡华 崔嘉琪 刘亚妮)“参加这次评审会,让人有一种如芒在背的紧迫感”,5月12日,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的国家级青年人才徐巍栋教授,在参加完院内组织的“鲲鹏人才支持计划”评审会后,擦了擦额头细密的汗珠,颇有感慨地说。而实施该计划,已经成为柔性电子研究院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学校人才工作会议部署的重要举措。
以此为契机,柔性电子研究院提出了引才育才的工作品牌——“人”到柔电“才”有为。
党管人才 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事业发展,关键在人。
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做后盾,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人才,从中央到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在2021年9月底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并确立了“三步走”的“时间表”“路线图”。2021年11月,研究院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提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柔性电子学术高地新篇章”的宏伟目标。
在学校“十四五”规划宏图扎实落地的关键时期,在一流学科建设各项工作水平提升的攻坚时期,在柔性电子研究院创领未来的特殊时期,院党委对于人才引育,自然不会懈怠。2022年多次院内会议中,“人才”也成了各种工作场景中的高频词,院党委明确表示,“创新引领实质就是人才驱动”,“我们要为一流的人才搭建一流平台、实现一流价值,锻造教育和科技创新的精兵强将”。
对人才工作的频频突出、屡屡强调,并非只是落实学校党委部署的规定动作,这更是柔性电子研究院面向未来、赢得先机的关键举措。在3月24日举行的研究院人才工作会议上,院党委负责人坦言,组织召开人才工作会议,首先就是更好地解决“未来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依靠谁?依靠人才!而这也正是研究院首届党委班子成立之后,紧盯人才工作的原因所在。
为此,研究院不断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研究院发挥“三线联动”工作机制优势。院党委谋大局、管大事,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全面领导人才工作;研究所与党支部配合,成立所/支部层面人才工作小组,落实本单位各项人才工作;团队负责人/党员教授配合,具体抓好“以才引才”“以才育才”事宜,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院-所-支部通力协作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渴求人才 必先成就人才
当前,各个高校对人才的吸引争夺,早已是“赤膊上阵、拳拳到肉”,而作为一所“双一流”高校中的创新研究机构,柔性电子研究院从来不缺少对人才的渴望。
柔性电子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10月。2020年4月,学校以研究院为基础,成立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学校党委表示,举全校之力,支持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建设。院党委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服务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式方法,构建人才成长全链条生态系统,以超常规发展的速度,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实施“人才兴院”发展战略,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着眼围绕新进教师“引进来、留得住、干得好、能成才”的目标,全方位推动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目前,研究院40岁以下青年师资占比超过94%,已经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学校人才工作会议以来,研究院党委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摁下了“快进键”,相应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更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研究院建设“卓思-卓学-卓研-卓越”阶梯式人才培育“金字塔”体系。分别对应完善思政工作团队、高水平教学团队、高水平科研团队和引领型创新团队。优化教师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评价机制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分类评价,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同行评议制度,扎实推进一流人才队伍建设。
全院上下也紧紧围绕人才创新“有为”,在政策支持、资金支援、辅导提升等方面,下一番“绣花”功夫。研究院以实施“鲲鹏人才支持计划”为牵引,分类选拔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预备人选,建立“政策支持到位、经费支持到位、申报辅导到位、过程保障到位”的“四到位”全链条培育机制。2021年,研究院投入经费55万,支持领军人才培育项目3项、青年人才培育项目5项,其中1人获批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其他7位教师已申报2022年人才项目。2022年拟接续支持相关教师10人,通过在青年教师发展阶段给予支持帮扶,人才政策体系架构不断巩固、标准力度持续提升。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是党支部书记、塑料电子所副所长王松灿教授感触良多的一句话。作为高效光电化学分解水制氢领域研究的“海归”青年学者,他扎根西北,专注学术,希望通过对新能源领域的探索,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西安市委组织部《古都先锋》推荐人选,先进事迹登上“学习强国”等融媒体平台。
如何让这样“又红又专”的青年才俊近悦远来、群贤毕至,如何让新时期柔性电子一流学科建设再写荣光?院党委的选择是——“人到柔电才有为”。2020年4月,学校获批全国首个柔性电子学(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3月,获批全国首个“柔性电子学”本科专业。由中国科学院与科睿唯安联合发布《2020 研究前沿》报告,对于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学科建设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当前,我们正在推进柔性电子一流学科建设。作为‘首创学科’,作为新兴交叉学科,柔性电子研究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实现梦想,学校和研究院已经为各方人才搭建了成就事业的发展平台,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必能‘大有所为’。”
从口号到共识 唯有拼搏
从“有为”到“有未来”,体现了研究院对人才的更高期许,也展现了研究院在人才发展上的自信,但也为研究院党委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要有为,服务更高效。
如何让人才“有为”,如何在学校“人才强校”战略中贡献“柔电力量”,如何在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打造“柔电人才雁阵”?研究院正在积极打造自己的人才工作“快速反应中心”。院党委以机关党支部为龙头,构建高标准服务队伍。压实服务管理队伍职责,建立人才工作“1-3-7”提醒督办机制。要求1天任务到人,3天进度反馈,7天循环通报,每周进行复盘提醒。同时,上线院内办事大厅,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师生质量,为人才提供舒心宜人的环境和干事创业的舞台。
院党委自2021年开始实施“启航计划”,重点支持新入职教师发展。目前,已经实际支持青年教师11人。其中,院党委“一比一”配套支持青年教师科研启动经费,并提前预留研究生指标,为青年教师迅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保障。针对青年教师刚入职科研实验平台缺乏等实际困难,院党委大力推进基础共享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建设,将全院仪器设备的90%纳入共享体系。通过向新进青年教师提供公共实验和表征平台,在共享实验室使用时长、测试费用和机时等方面予以资助,解决青年教师入职后的燃眉之急。这些实实在在的“福利”,让“90后”的青年教师徐茜,倍感温暖。依托研究院的相应支撑计划和十余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入职1年多的她,也正在积极谋划申请国家级青年人才。
“创新之魂,唯在潜心。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要搭建事业平台,营造温馨、积极的成长环境,持续打造成才的创新高地。”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黄维院士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如是而言。
按照规划,柔性电子学科在“十四五”期间,立足“四个面向”,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国家国防重大需求和经济建设主战场,瞄准国家A+级学科,实现前瞻性和引领性成果的重大突破,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颠覆性研究成果,打造引领国内顶尖、国际领跑的创新高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培育一批世界级学术大师和科技领军人才,科研成果在“三航”和民用领域广泛应用,成果转化效益显著。建立在主流方向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体系,目标在国际同类学科中居于优势地位,建成若干世界级高水平创新平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科综合实力与总体水平达到世界一流。
目标已清晰,号角已吹响,但要让“人到柔电才有为”从口号转换成发展实绩,不仅需要智慧和定力,更需要研究院党委和全体师生,踔厉奋发,勠力同心,奋力拼搏。
(审核:王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