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直击


    成果直击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直击 > 正文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黄维院士团队于涛教授课题组在光学领域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IF=23.4)发表题为Ultralong organic afterglow from small molecular host-guest materials: state of the art的综述文章。第一作者为柔性电子研究院博士生肖雨欣,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黄维院士和于涛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陈展耀助理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过去几年间,科研人员在主客体型有机超长余辉小分子材料领域展开深入研究,从构建刚性平面骨架、引入空间位阻基团等分子结构设计到构建超分子组装体等聚集态调控,研究维度不断拓展,已相继实现纯有机分子晶体材料、无定形薄膜材料等多种形态的长寿命发光。然而,目前仍缺乏关于如何从有机分子主-客体材料中系统地实现高效超长余辉的综述类研究。现有文献多聚焦于聚合物基底的有机超长余辉材料的性能优化或机制探讨,缺乏对小分子体系主客体选择原则、效率提升策略等核心问题的系统性梳理,使得研究者在设计新体系时难以借鉴成熟经验。

    在这篇综述研究中,研究团队围绕近三年(2022-2025年)有机超长余辉领域的前沿进展,重点关注基于有机分子构建的主客体型超长余辉材料体系。基于材料激发态跃迁机制的差异,研究团队将综述涵盖的材料划分为三类,分别为超长室温磷光(URTP)材料、超长热激活延迟荧光(UTADF)材料,以及基于电荷转移复合物的有机长余辉(OLPL)材料,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有机分子的主客体型超长余辉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针对上述每一类材料的特征发光机理,综述选取领域内的典型研究工作展开了细致的介绍与评述;与此同时,研究还进一步对不同类型有机主客体型超长余辉材料的关键光物理性能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涉及掺杂比例、材料存在状态、余辉发射波长、余辉持续寿命及量子效率等核心指标。此外,还讨论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7-025-01954-3

    (文字:肖雨欣 图片:肖雨欣 审核:王学文)